<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钱途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发布时间:2014-06-09 15:22:55


            “读4年书8万,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来回16万,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四川一名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女儿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由此引发了大家对读书有用无用的热议。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读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从中获益了什么?

            有这样一句话:“除了知识,你的其它任何东西,包括金钱、房子、车子甚至爱人等都会被别人非法剥夺或占有,唯有知识才不会被别人夺走。”所以,请不要担心“读书无用”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去书中丰盈思想、丰厚精神、丰富人生吧。要记住,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有用无用,不能仅仅以“钱途”论。 增长学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塑造人格、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等等 ,都是读书的“有用之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一方面,上大学本身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赚大钱、讨生活,而是充实与完善自我,是成长之经历。另一方面,上大学有没有用,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比如此前有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摆地摊、卖猪肉等。一时间,也曾有人大呼“读书无用”。但事实证明,一些经过大学教育的人,他们的学识增长了,素质提高了,独立思想能力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了,其一样能够在摆地摊、卖猪肉等事情上,做出一番事业。其接受大学教育所培养与具备的素质与品质等,无疑已经根植于身心,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事实上,读书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无用”来判断,你所采用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工资,获得更高的报酬,那么当你想要进入医疗、法律和学术等稳定且高收入的行业时,高文凭依然是“敲门砖”。但读书并非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人格,这些将令你终身受益,而非眼前的短期利益。

            大学教育的意义何在。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在大学里,更多学到的是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必要的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个人更好地成就自我。

            不以输赢论得失,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仅仅以钱途来论读书。不管有多少人在现实面前再次选择“读书无用”,质疑“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从来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人生的目的也不应该仅仅是赚钱。也许,上大学确实不能保证以后找个好工作,上大学也确实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几年的积累将丰盈一个人的思想,让精神更加丰厚,让人生更加多彩。

            同样的对于法律权威的维护、对违法犯罪的打击,也不能仅仅是关注为此花费的成本,不能因为花费的成本大于挽回的损失,就放弃对违法犯罪的打击,这样只会削弱法律在公众心中的权威。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他对女警察说。“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女警察严厉地说。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被偷的这个人觉得兴师动众抓小偷是得不偿失,因为他只被偷了20欧元,而抓捕小偷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远不止20欧元,很简单直观的算法,很多人都能算出来不值,但这个算法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考虑坚持对所有的违法犯罪都能不姑息、不放过,有违必纠,这种做法所能带来的后期效果。因为往长远看不计法律成本的国家和地区,付出的成本反而小,而报案难或不愿报案的国家或地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好比,在暴雨来临之前就对堤坝加固和等到暴雨来临堤坝被冲毁后进行重建,二者肯定是前种做法花费的少,造成的损失也少。再则,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评价的,比如生命,比如理想信念,比如法律的尊严。

        责任编辑:L    

        文章出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网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7822281 位访客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