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工作时间长了,案件当事人经历世事的复杂曲折也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思考,而且我确信有些东西无论时间长短终究不能忘怀。
目光送离眼前这位老人,心情已经无法足够的平静。在她弯腰蹒跚离去的那一刻,脑海中突然迸发出来许多老年人的身影,而这些身影一旦与孤独、严寒、弯腰捡起的柴火、破烂的衣服、蹒跚一步一挪的病躯、岌岌可危的茅草房,无所依靠的白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特别能够使人感觉到一种心酸和凄凉,人世间最为让人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虽然我不认识她,但我一眼能够看出来她就是一位穷苦的老人。一条布满灰尘的方巾里攒下了苦熬岁月的痕迹,白发与皱纹映衬着加满泪水的双眼,一件布艺棉袄难以遮盖长满双茧而又被严寒冻出一条条裂痕的双手,那双沾满了尘土的小脚不协调的在两块地砖之间规规矩矩的安放。
她为了自己儿子的婚事而来,来“公社”说明他儿子和儿媳的离婚的事情。这是她第一次做笔录,能够感觉出来她从内心发自肺腑地想挽留这场儿子的婚姻,却对儿子与另一婚外异性私奔的事情感到难以启齿。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她时不时地用余光剽窃一下儿媳,忍受着来自对方的和她毫无关联的责备。但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合乎理由的存在。每一位尝尽农村烟火的人都知道,在我们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生活着像她这样千千万万个老人,人到老年永远无法调和的就是婆媳之间的利益纷争,只不过在这场战役里,被责备的永远都是这些岁月终老的老人。
在老人做完笔录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泪水浇灌在她那布艺棉袄上形成一块块“湿地”,如果说蹒跚与驼背已经足以引起一个正常人内心煎熬的话,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更加的酸楚。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的这一部分群体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正在承受着生命无法承受之痛,而更加可悲的是她们老了,跟不上了时代的节奏,她们甚至无法区分何为“法庭”,何为“公社”?当一个人想改变却无力改变没有依靠地只能顺受的时候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看着老人的远离,突然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顷刻间我的眼睛里泪水婆娑。父母双亲的“感同”谁人可以 ”身受“,能不能放下所谓的爱恨情愁、朱门酒肉,好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还父母一个清静的晚年,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之所以为人应该具有的对生命之根的叩谢。
作为执法司法者,我更觉得我们必须担当起善待老人的“白发苍苍”的义务,在他们自身家庭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能让这部分群体在新时代的司法领域里享受不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当一个人在私法的领域里无所依靠的时候,只要有可能、只要有希望,只要符合法律和社会的道义,我们必须承担起来弱势群体的“脊梁”,让他们有法可“依”。
不让每一个当事人屈辱地活着,只有这样我们的心境才可以平静。